作者:admin人气:0更新:2025-08-20 09:00:07
据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(记者白阳)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》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。自出台起,该法便一直受到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。日前,公安部党委委员、反恐专员刘跃进就反恐怖主义法的热点问题,接受了记者的采访。
不会损害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
问:反恐法对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提出了要求,是否侵犯企业知识产权和公民网络言论自由?
答: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网络已成为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组织、策划、实施恐怖犯罪活动的重要工具。
反恐立法充分规定,电信业务经营者、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为公安机关、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进行防范、调查恐怖活动提供技术接口和解密等技术支持和协助。从评估的情况来看,应该说该规定不会影响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,也不存在利用这个规定来做“后门”,侵犯企业的知识产权或者损害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。
恐怖事件中残忍场景不得发布
问:有人认为反恐法对媒体报道恐怖事件的规定限制了新闻自由,您对此怎么看?
答:在对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,不当的报道可能导致恐怖分子获取有关行动信息,从而给现场处置和被害人带来不利影响,还可能引起其他有恐怖主义倾向的人的模仿复制,或引起社会不必要的恐慌。
为保证处置顺利进行并使公众及时客观地了解情况,反恐法规定了恐怖事件发生、发展和应对处置过程中的信息发布主体,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、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;不得报道、传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动的实施细节;不得发布恐怖事件中残忍、不人道的场景;在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,除新闻媒体经负责发布信息的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批准外,不得报道、传播现场应对处置的工作人员、人质身份信息和应对处置行动情况等具体要求。
坚决阻断暴恐音视频传播渠道
问:当前我国国内暴恐犯罪活动有何新特点?公安机关如何应对?
答:一是暴恐犯罪活动的暴力对抗性较强,采用刀斧砍杀、驾车冲撞、汽油纵火、制造爆炸等方式作案,有的团伙准备充分、计划周密;二是有的团伙在作案前已做好长期对抗准备,作案时里应外合,作案后逃跑迅速;三是在严打专项行动的高压态势下,涉恐在逃人员异地潜藏蛰伏,纠集新的团伙甚至实施作案;四是一些暴恐极端分子还接受境外恐怖组织指令,企图制爆试爆,实施恐怖破坏活动。
对此,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提高预知预警预防能力,将绝大多数暴恐案事件发现、处置在萌芽阶段;严格落实重点人群、重点物品、重点场所防控措施;严格落实边防出入境管控和内地重要通道查控措施;深入推进“去极端化”工作,坚决阻断暴恐音视频传播渠道;依法严厉打击暴恐活动,重拳出击,打掉了一批暴恐团伙。
标签:直插快速接头
本站和 最新资讯 的作者无关,不对其内容负责。本历史页面谨为网络历史索引,不代表被查询网站的即时页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