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接头影响网速吗

作者:admin人气:0更新:2025-08-24 22:00:09

  最近,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出现在媒体首页,辱骂殴打、强迫脱衣、拍照侮辱……那么,我国的校园暴力问题到底有多严重?除了慨叹,我们还能做些什么?

  校园暴力的特点:低龄化、群体性和反复性

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调查显示:

  

  浙江大学《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》调查显示:

  

  校园主要暴力行为:

  1. 粗言秽语、辱骂欺辱,中伤、讥讽、贬抑受害者;

  2. 打架斗殴,对受害人进行人身攻击;

  3. 损坏受害者的书本、衣物等个人财产;

  4. 恐吓、威胁、胁迫受害者做其不想做的事;

  5. 网上传播谣言进行人身攻击等。

  校园“小霸王”是怎么出现的?

  家庭:

  过度溺爱导致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;

  不良家庭环境让孩子背负过多压力,易催生心理障碍。

  校方:

  只重视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教育;

  平时缺乏管理,出事时又急于息事宁人。

  社会:

  不正之风、网络负面信息影响学生是非观;

  部分媒体过度过细再现犯罪过程。

  司法:

  法律界定不清晰、惩戒不严;

  法制教育缺失。

  我国刑法对犯罪年龄的界定:

  14周岁以下:完全无刑事责任;

 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:犯故意杀人、故意伤害、致人重伤或者死亡,强奸、抢劫、贩毒、放火、爆炸、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;

  已满16周岁:应当负刑事责任;

 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: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

  据2013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未成年人犯罪时的年龄以14岁-16岁的巨多,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,其中14岁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明显上升。

  面对校园暴力,近半数受害者选择沉默,2011年一份针对超过7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:

  

  

  注意这些迹象,或许孩子已经遭受校园暴力:

  1. 无故出现身体伤痕;

  2. 个人物品经常损失或丢失;

  3. 如厕习惯改变;

  4. 经常沮丧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;

  5. 不愿上学;

  6. 出现长期失眠等睡眠问题。

  告诉孩子,遭遇校园暴力怎么办:

  1. 保持冷静,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,争取有机会求救;

  2. 必要时,向路人呼救求助,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;

  3. 人身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,不要激怒对方;

  4. 一定要及时跟家长或老师沟通情况;

  5. 遇到自己和对方力量相距不是太远时,可以考虑使用警示性的语言来击退对方的企图。

  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,家长应该怎么做?

  1. 重视与老师、学校的沟通和联系;

  2. 对孩子进行预防教育;

  3. 孩子万一遭遇校园暴力,家长应保持理智;

  4. 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亲自关系。

  数据大本营(微信号:sjdbyok):移动业务订购+身边的生活砖家

标签:对接头

本站和 最新资讯 的作者无关,不对其内容负责。本历史页面谨为网络历史索引,不代表被查询网站的即时页面。